魏晋南北朝的经济关系缓和了流民危机
2023-06-30 09:16:56 来源:腾讯历史
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人总会有一个印象,那就是一团漆黑到暗无天日!其实当时也并非这么黑暗,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也都有一定的发展,后来唐宋的繁荣就是在这段时期的基础上出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态
(资料图片)
1、土地所有制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态是世家大族地主占有了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上的依附农民——部曲、佃客。这种封建关系的形成,隶属性被极度强化,但劳动者和土地的结合缓和了两汉以来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这一严重的社会危机。
这时候的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只是作为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补充形态出现的,它们得受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约。
2、门阀士族
家大族这个名称,有不少人认为不如用门阀士族好。我认为世家大族和门阀士族其实是同义语。世家这个名称,可能会和春秋时代的“世卿”、“世禄”混淆,其实是能够区别开来的,春秋时代的“世家”,如淳释为“世世有禄秩家”,我认为这样解释是比较确当的。
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就是士族。《新唐书·杜羔传》:“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可见世家和士族本来是同义语。“士”“仕”本来是一个字,仕族用古义称士族,而士族二字骤看起来好像带有书香子弟的味道。
东晋、南朝的琅邪王羲之、王融,陈郡谢灵运、谢朓,南阳庾信,琅邪颜之推,他们才华不世出,称之为士族倒可以;至如北朝的赵郡李元忠、勃海高昂,这些带有土豪气息,没有一点书香余韵的,称之为士族,真是不相称。所以仍用世家来称呼他们。
南北朝形势图
大族见《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世江东大族。”《北史·宋弁传》:“高门大族。”门阀见《北史·辛术传》:“寒人必擢,门阀不遗。”《新唐书·薛登传》:“魏取放达,晋先门阀。”门阀和大族虽然不是同义语,但也很接近,只是从字面上看来,门阀的门第更高峻一些,一般世家大族有时还不能企及,因此就采用大族这一个名词了。
世家大族有时候又被简化成世族,这是根据《晋书·外戚传》:“庾亮世族羽仪。”《宋书·恩幸传》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把世家大族一词简化一下,就成为世族这个名词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形态和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西晋的占田制,北朝和唐代的均田制,实际又是封建社会前期,地主经济已经占统治地位下再度建立起来的村社残存形态。到了唐中叶,均田制破坏,两税法实施,我国村社的残余形态才基本结束,后来只有实行连坐法的保甲制度还残存下来罢了。
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它的中期和后期了。江南的地方经济在两汉以前是不算十分发展的。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北方南下流民和江南土著农民经过长期辛勤劳动,江南的农业和手工业才有了巨大的发展。
侯景乱梁和隋文帝灭陈,江南地方经济一度出现停滞迹象,到了唐代中后期,全国经济的布局,又数“扬一益二”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宋时期,明清时期,江南地方经济都有长足的发展,所以江南成为我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
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情况,无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经历了民族融合这个过程。只有通过这个过程,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吸收了新鲜的血液,才会更加发展壮大起来。在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各族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相互联合和融合是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此同时,对于当时各族统治者或政权(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需要指出这些斗争的阶级实质,区分正义和非正义的不同性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长时期的剧烈的战争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军事统帅,他们指挥战争的艺术,一直到今天,还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这里着重说一说《尚书·仲虺之诰》里提出的“取乱侮亡”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如果内部安定团结的话,无论敌人势力怎样强大,也不见得会被消灭掉。
石虎
十六国时期,前赵进攻前凉,前赵主刘曜有二十八万军队,“列营百余里,金鼓之声动地,河水为沸”。前凉张茂虽然只有几万军队,但内部和睦,使敌无隙可乘。后来后赵主石虎也动员了十多万军队进攻前凉,还是攻不下来。相反,兵力虽然强大,如果内部充满矛盾,像前秦主苻坚统率八十七万人大举南下,同只有八万人的晋兵会战于淝水,也会一败涂地。刘裕北伐的兵员并不比后秦多,只是趁着后秦姚氏众叛亲离之际,“取乱侮亡”,终于攻下长安,灭掉后秦。
所以,只要自己内部安定团结,别人就不敢轻易欺侮,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例子还很多。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应该好好记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匈奴、羯、氐、羌、鲜卑等部族已经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里去了。此外构成中华民族的一些部族,如东北的扶余、沃沮、勿吉、室韦、库莫奚、契丹各族,西北的高昌、焉耆、龟兹、于阗、疏勒诸城邦,西边的吐谷浑、附国、女国、邓至、宕昌、党项各部落,西南的东爨、西爨各部落,他们的融合,促使中华文明有了一次大的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四邻的友好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东方和海东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以及日本,北方和柔然高车、突厥,西北和大月氏、噘哒、波斯、粟特、大秦以及五天竺国家,东南和占婆、扶南、狼牙修、诃罗单、盘盘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未断绝过,尽管困难险阻重重,远远大于治世。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3到6世纪的东方各国,并不像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那样,还都处于蒙昧落后状态,其实它们是有较高的文化的。而且,它们相互间往来频繁,包括派遣使节进行访问和开展经济文化交流,这些友好关系是值得加以阐扬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
直到今日,总有人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看作是中国史上的黑暗时代,认为它一团漆黑,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货币近于废弃,这是由于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而造成的,但不等于说这个社会就裹足不前了,这个社会的文化就不再向前发展了。
相反在这个时期,无论是经学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史学著作、地理学著作,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杂伎等等,以及科学技术方面,都有重大的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上的成就,为以后唐宋时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标签: